暢銷書《恆毅力》的作者,知名心理學家安琪拉.達克沃斯教授,在今年的大學畢業典禮上,分享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。她發現,很多成功的人並不是靠著強大的「意志力」去抵抗誘惑,而是他們懂得聰明地調整環境,讓自己遠離誘惑。
這就像是,如果您想少吃甜食,最好的方法不是每天用意志力忍著,而是家裡少放甜食。對手機也是一樣的道理!
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手機,達克沃斯教授提供了6個非常實用的建議,大家不妨試試看:
眼不見為淨: 當您需要專心閱讀、寫作或做任何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時,就把手機放到另一個房間,或至少是您看不到、摸不到的地方。
多看天空,少盯螢幕: 當您感到情緒低落或煩躁時,與其盯著藍光的螢幕,不如多看看外面的藍天白雲、綠色植物。大自然有療癒身心的力量,多到戶外走走,會讓您更健康、心情更開朗。
別讓手機破壞精心時刻: 和家人、朋友聚餐時,可以大家約好,把手機集中放在一個大家都不容易隨手拿取的地方,真正享受與人面對面交流的溫馨時光。
開車時,手機放遠點: 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,開車時務必把手機放在伸手不可及之處。分心駕駛每年造成的事故和傷亡數字非常驚人,安全第一!
別把手機放在臥房裡: 許多專家都建議,睡前最後碰的,以及早上醒來第一個摸的,都不應該是手機。臥室應該是放鬆休息的地方,讓手機遠離臥房,能幫助您睡得更好。
留意數位媒體的影響: 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。有些作家甚至選擇不用手機,因為他們深知手機的「上癮性」,也害怕過度曝光自己的生活。想想看,如果每天都沉浸在數位世界裡,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去感受真實的生活、與家人建立深刻的關係呢?
達克沃斯教授說,「情境調整」不是要您完全「禁慾」或不使用手機,而是要您更有意識地去使用。它是在刺激(例如推播通知)和您的回應之間,創造一個「空檔」,讓您有機會思考,而不是馬上做出反應。這就是數位時代中「正念」的真諦。
維繫美好的友誼和親情,在畢業後需要特別花費心思,這些看似不起眼的「情境調整」小動作,長期下來卻會產生複利效應。
她鼓勵我們:「努力實踐『情境調整』,因為這就是數位時代下正念的真諦。不是運用意志力,而是以智慧,先一步塑造各位周遭的情境,這些情境會形塑你的生命。」
人生中的大小事都需要取捨,如同作家安妮.迪拉德所說:「我們怎麼過每一天,就等同於我們怎麼過一生。」(How we spend our days is, of course, how we spend our lives.)
讓我們從今天開始,嘗試聰明地調整我們與手機的關係,找回屬於自己的專注與快樂,享受更充實、更有品質的生活吧!
您覺得這些建議對您有幫助嗎?在您的日常生活中,有沒有什麼好方法來避免被手機干擾呢?歡迎與我們分享